• 设为首页
  • |
  • 加入收藏
平安创建
当前位置: 首页 > 平安创建 > 安全常识 > 健康知识 > 正文

    常见运动性心脏意外的诊断和处理

    2021年05月21日  点击:[]

    2007年,上海一名17岁的国家一级游泳运动员溺水于泳池中,不幸身亡。同年,北京体育大学一名大一新生在足球场上猝死,2008年7月15日,匈牙利皮划艇运动员科洛尼奇在训练时突然发生猝死。全国每年都有多名运动员或学生在运动时突发死亡。是什么原因导致运动意外频频发生?专业运动员和健身人群是否都会发生运动意外?怎样预防运动意外?意外发生后如何应急处理?下面就这些问题与各位来一起学习讨论。

    运动意外趋于年轻化

    运动猝死是与运动有关的猝死的简称,一般指有或无症状的运动员和进行体育锻炼的人,在运动中或运动后24小时内没有受到意外创伤而发生的突然死亡,是所有死亡中最难预防的死亡。这与医学界对猝死的定义十分相似,主要区别是强调了猝死发生在运动中或运动后,而且患者从发病到死亡也就在几十秒、几分钟之内,这是运动猝死最重要的特征。尽管运动猝死与其他运动性疾病相比,发生率并不高,却直接危及生命。

    上世纪九十年代,国内曾经做过这方面的调查研究。发生运动猝死的人不少是大中学校的学生,包括从事专业体育运动的运动员,且有年轻化的趋势。这些人平时身体比较健康,没有不适症状,但在参加激烈运动或是进行体育测试时,发生运动猝死。”

    运动猝死病源多在“心”

    运动性猝死发作突然、病程急、病情重,很难救治。运动猝死的原因可以分为心源性和脑源性。尤以心源性猝死最为多见,约占61.6%至84.4%(国内)。据欧洲的统计,运动性猝死90%以上都是心源性猝死。导致运动性猝死的原因有几个,一是运动员患有潜在的心血管疾病,(冠心病、冠状动脉先天异常、肥厚性心肌病、心肌炎、心脏瓣膜病、主动脉破裂、先天马凡氏综合征等)占首位,而绝大多数35岁以上猝死的主要原因是冠心病,但遗憾的是当事者均无明显症状;二是参加了超负荷的运动导致机体内环境发生严重变化,可能是诱发心律失常(室颤)、心肌缺血、心力衰竭的重要诱因。从临床上说,运动性哮喘、肺动脉血栓形成和原发性肺动脉高压等呼吸系统疾病也可因运动诱发或加重病情,如不能及时发现和治疗,也是致命的。一些外部诱因也可能引发心脏出现意外,如体内存在感染病灶(扁桃体炎、胆囊炎等)、运动时心脏部位的外伤性出血和疤痕、饱食后运动、高原缺氧、暴晒、运动后立即热水浴等,严重者均可能会导致猝死。美国排球运动员海曼死于先天马凡氏综合症,就是心源性猝死,这种病说得通俗点,就是主动脉瘤发生突然破裂导致猝死。有些心脏病的潜在隐患通过普通的体检是查不出的,直到运动猝死才发现有心脏病。所以,建议参加运动前最好进行运动性心功能试验,比如台阶测试,运动心电图等。

    感冒了要不要、能不能运动

    文章开头所说的溺水身亡的17岁男孩周彦淳,在学校检查时查出心脏不好,后经医院诊断,说是感冒引发的心肌炎,还有点早搏。住院三个星期后,一心想尽快恢复训练的他马上又回到了泳池,谁知酿成悲剧。医生分析,他的死因可能是早搏的心脏缺氧引起室性心率失常。有的人觉得患感冒是小事一桩,甚至认为运动一下出身汗就好了。其实不然,感冒绝不是小事。感冒没有特效药,有一个病理周期,患了感冒最好是多喝水、多休息,让人体产生自然免疫力。人在感冒发烧时,心脏供血供氧频率加快,导致心率加快,此时如果再运动,势必会加重心脏的负担,严重时还会引发病毒性心肌炎。一旦患了心肌炎,较难恢复,还会使心脏功能受损。

    自己把握好运动强度

    运动健身中,运动强度是一个关键词。不管是老年人还是年轻人,运动时都要量力而行。现在,很多人都想通过运动减压放松。运动时要有一个好的身体状态,如果最近身体很疲劳,最好减少剧烈运动。对于健身人群来说,轻量的有氧运动是比较适合的。有心脏病史的人运动时,一旦感觉胸闷、胸痛、缺氧、头晕、背部放射性疼痛等症状时,马上停止运动,平卧或斜靠,深呼吸并全身放松包括情绪放松。平时运动时做好脉搏自我监控,最高运动心率控制在每分钟130至150跳。非运动员适宜运动强度,脉率=(170-年龄)*85%

    发生运动意外如何急救

    猝死从症状出现到死亡不过五六个小时的时间,病情严重的也就在几十秒、几分钟之内,很多病人在发病到送医院之前就已经死亡,所以发病后的每一分每一秒都很珍贵。我们应掌握一些急救常识:

    一、识别心脏骤停 (一看:神智、意识丧失、脸色苍白,发绀;二摸:大动脉博动(颈、股)消失;三听:心尖区心音消失与否。) 当患者意外发生意识丧失时,首先需要判断是否由心脏骤停引起。可先用数秒钟观察患者对声音和周围环境的反应、皮肤的颜色、呼吸运动,同时立即触诊大动脉有无搏动。突发意识丧失,伴大动脉(颈动脉和股动脉)搏动消失,特别是心音消失,是心脏骤停的主要诊断标准。非医务人员触诊大动脉搏动有困难,可直接通过意识丧失、呼吸停止、面色苍白或青紫等作出心脏骤停的诊断。触诊颈动脉搏动的方法为:以患者喉结为定点标志,食指和中指沿甲状软骨向侧下方滑动2一3 cm, ,至胸锁乳突肌凹陷处,检查有无动脉搏动。

    二、呼救 在不延缓实施心肺复苏的同时,应设法(打电话或呼叫他人打电话)通知急救医疗系统。

    三、初级心肺复苏 即基础生命活动的支持(basic hfe support,BLS) ,一且确立心脏骤停的诊断,应立即进行。其主要措施包括开通气道、人工呼吸和人工胸外按压,被简称为ABC(airway,breathing,circulation)三步曲。

    1 .开通气道 保持呼吸道通畅是成功复苏的重要一步,可采用仰头抬颊法开放气道。方法是:术者将一手置于患者前额用力加压,使头后仰,另一手的示、中两指抬起下额,使下领尖、耳垂的连线与地面呈垂直状态,以通畅气道。应清除患者口中的异物和呕吐物,患者义齿松动应取下。

    2 .人工呼吸 开放气道后,先将耳朵贴近患者的口鼻附近,感觉有无气息,再观察胸部有无起伏动作,最后仔细听有无气流呼出的声音。若无上述体征可确定无呼吸,应立即实施人工通气,判断及评价时间不应超过10秒。

    口对口呼吸为一种快捷有效的通气方法,施救者呼出气体中的氧气足以满足患者需求,但首先要确保气道通畅。术者用置于患者前额的手的拇指与食指捏住患者鼻孔,吸一口气,用口唇把患者的口全罩住,然后缓慢吹气,每次吹气应持续2秒以上,确保呼吸时有胸廓起伏。两人进行心肺复苏时,应每5次胸外按压给予一次通气,单人进行心肺复苏则可每15次胸外按压连续给予两次通气,交替进行。上述通气方式只是临时性抢救措施,应争取马上气管内插管,以人工气囊挤压或人工呼吸机进行辅助呼吸与输氧,纠正低氧血症。

    3 .胸外按压 是建立人工循环的主要方法,胸外按压时,血流产生的原理比较复杂,主要是基于胸泵机制和心泵机制。通过胸外按压可维持一定的血液流动,配合人工呼吸可为心脏和脑等重要器官提供一定的含氧的血流,为进一步复苏创造条件。

    人工胸外按压时,病人应置于水平位。头部不应高于心脏水平,否则由于重力的作用而影响脑血流。下肢可抬高,以促进静脉血回流。若胸外按压在床上进行,应在病人背部垫以硬板。胸外按压的正确部位是胸骨中下1 / 3交界处。用一只手的掌根部放在胸骨的下半部,另一手掌重叠放在这只手背上,手掌根部横轴与胸骨长轴确保方向一致,手指无论是伸展还是交叉在一起,都不要接触胸壁。按压时肘关节伸直,依靠肩部和背部的力量垂直向下按压,使胸骨压低约3~5cm,随后突然松弛,按压和放松的时间大致相等。放松时双手不要离开胸壁,按压频率为80--100次/分。

    胸外按压的并发症主要包括:肋骨骨折、心包积血或心脏压塞、气胸、血胸、肺挫伤、肝脾撕裂伤和脂肪栓塞。应遵循正确的操作方法,尽量避免并发症发生

    胸外按压前,亦可先尝试拳击复律(thumpversion)。方法是:从20~25cm高度向胸骨中下1 / 3交界处拳击1~2次,部分患者可瞬即复律。若患者未能立即恢复脉搏与呼吸,不应继续拳击。由于存在使室速恶化为室颤的风险,所以不能用于室速且有脉搏的患者

    国外运动医学专家认为,为避免运动猝死发生,可采取下面三级预防措施。一级预防:在没有既往心脏疾病的人群中进行预防,就是要保证运动员有关医学方面的身体检查和随访,从而有助于更好地鉴别运动性心脏病和病理性心脏病,以及发现潜在的致命性的先天性心脏病。据此判断能否参与或继续从事运动。

    二级预防:是在患有冠心病或其他心脏异常的人群中进行的预防,因为猝死者绝大多数有冠心病史。对运动员和普通人来说,关键是减少危险因素和及时发现前期症状,平时加强注意,积极预防,是完全有可能避免不幸发生的。

    三级预防:指的是治疗急性心跳骤停以防止发展为心脏猝死。主要是提供现场医务监督和建立急救体制,使其及时逆转,挽救生命。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枫林三路822号 邮编:410205 

版权所有 湖南涉外经济学院保卫处 | 湘教QS3-200504-000022湘ICP备05003345号

湖南涉外经济学院   www.hieu.edu.cn

总访问量: